首页 >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

朱永德:经商得有“阿甘”精神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5-05 16:29:44

 

朱永德:经商得有“阿甘”精神

 

    鹿道富   吴国贤

 

朱永德工作照.jpg

 

 原是一文不名的农家子弟,25岁时,用借来的资金在延吉市投资了第一家眼镜店,随后的13年里,瞅准时机,接连开了六家连锁店。如今,刚入不惑之年的他便已坐拥千万资产,成为延边眼镜行业的翘楚,他就是延吉大明眼镜连锁店的老总——朱永德。

是什么成就了他青年创业的神话?是智慧、魄力、汗水?而朱永德认为:“经商最重要的,得有‘阿甘’精神。”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971年,朱永德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郊区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家中共有兄妹三人,他排行老二,母亲早丧,是奶奶和父亲把他拉扯长大。

    当年,因为母亲病故,家里借了4000元的高利贷,一直没有能力偿还。于是,每到过年,债主就会把奶奶辛苦饲养一年的肥猪牵走,充作利息。一家五口只能清汤寡水地过年。

    家境贫寒并没有消磨掉朱永德的意志,即便只有一身衣服,他也要每天清洗干净,面貌整洁地出现在课堂上。

    看着父兄辛苦挣钱也仅够养家糊口,再想到家中背负的沉重债务,年仅18岁的朱永德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要到工厂当技工,帮着家里挣钱还债。父亲拗不过他,只得同意。

    也许是从小苦难的经历造就了朱永德的坚韧不屈,短短两年后,他凭着自己的奋斗,月收入就达到两千多元,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朱永德至今难忘,当自己一次性还清了压在全家人头上十多年的高利贷,一家五口喜极而泣的模样。

    朱永德说,当时在温州他的月收入已经不算低了,可总觉得不满足,不愿意这样过一生,闲下来时更觉得压抑。

    偶然一次,朱永德听说早年出外闯荡的大伯回村“招兵买马”,要在北京开眼镜店,他隐隐地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虽然当时,他根本不了解做眼镜店学徒工是干什么的,但他坚信,成功需要眼光,需要冒险,他决定把握机会走出去。

 

敢于冒险成功创业

 

    朱永德说:“每个人就像一把刀,一直闲置着就会生锈,磨一磨就亮了,再磨一磨就会锋利无比。”在起初的几年里,他一直在努力地打磨自己。

    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朱永德一边用心学习配眼镜的专业技巧,一边广交朋友,学习别人的经商之道。几年后,眼光敏锐的他萌生了自己开店的想法。

    1996年,25岁的朱永德经过认真考察,决定将自己的起点定在延吉市。他谢绝了老板的高薪挽留,和妻子一起带着向亲戚赊来的产品,东挪西借的30万元资金,只身来到延吉市,在延吉市最繁华的西市场黄金地段,租下了一间60平方米的门市房,开起了第一家“大明眼镜”店。

    创业之初必定充满了艰辛,因为全部资金都用在了店铺的经营上,身无分文的他不得不借住在朋友家里。“我每天夜里都睡不着觉,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反复思考自己下一步该怎样走。”

    当时,延吉市已经有几家上规模的眼镜店,可朱永德发现,这些老店开始呈现出一种固步自封的状态,他相信延吉眼镜市场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敢想敢干,吃苦耐劳,奠定了朱永德成功的基础。除了睡觉,朱永德和妻子全天候守在店里。从接待、验光到配镜,他们严把每一道工序的质量,以高标准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大明眼镜店在夫妻俩的共同经营下,逐渐打开了市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有了积蓄的朱永德,开始迅速扩张市场,在接下来的13年里,连续开了六家连锁店。当别家眼镜店跟风而至时,“延吉大明眼镜”早已在延吉市的多个商业网点占据了一席之地,逐渐成为延吉市眼镜行业的领跑者。

 

遭遇挫折却体会到人情

   

    朱永德说,如果把创业比作登山,自己就是那个较早看到顶峰上旗帜的人,他十分清楚自己要达到的目标,但是,脚下的路在哪里,还要靠他不断地去探索。

    有一段时间,朱永德身边的朋友突然发现,他不再像从前那么忙碌了。

    朱永德自己也承认,成功后的他开始了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中。

    他发现自己现在面对的工作已经超越了以往的经验。之前,无论是打工,还是开店,他都是在创业,有充分的自信,足够的动力。如今,手中的生意形成一定规模后,他却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经过不断地总结与反思,他花费巨资,从外地聘请优秀的经营团队来管理他的企业,在朱永德看来,“我的文化限制了思维,买卖越大,我越不自信了。我要改变管理模式,要让团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起初,朱永德对精英管理团队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完全放手让他们去管理。然而,尝试就意味着风险,一段时间的运作之后,朱永德发现,精英式的管理模式并不适合延边的市场。他放弃了初衷,解聘了精英团队,自己来管理企业。改变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经营理念。

    汲取各方面的经验,再加上他用情管理的方式,朱永德获得了员工的爱戴,上下齐心,大明眼镜走出了瓶颈,事业开始蒸蒸日上。如今,朱永德总结,管理不能没有情,生硬的制度,远没有以情感人有实效。

    目前,延吉市的眼镜连锁店早已遍地开花,市场状态趋于饱和。此时的朱永德,却早已将目光锁定高端市场,开始了资本收缩、重组,创立旗舰店,走高端品牌效应。

    作为州内最大的眼镜连锁店,延吉大明眼镜开始完成第三轮发展。朱永德已经申请获得了迪奥、雷朋等国际大品牌的代理权,这也意味着大明眼镜取得了延边地区走高端市场的资格,又一次抢占了先机。

    “我现在正在努力搭建平台,争取让大明眼镜能与世界接轨。”朱永德说,刚刚步入四十岁的他,正是人生经历最旺盛的时候。“我要再给自己五年时间,重新打造‘大明眼镜’,它将成为延吉市乃至全州眼镜店的龙头。”

 

要做事业上的“阿甘”

 

    朱永德说,如果自己挣了50万元,就会用100万元来投资。因为,对于那面一直竖立在顶峰的旗帜,现在的他才刚刚走过了山脚,没有到山腰,距离山顶还很远很远。

    朱永德身上的这种“阿甘”精神,不仅体现在性格上,也体现在生意场上。

    2008年,朱永德与朋友联手,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投资了一家大型粮食加工豆油厂。“开始的时候,朋友一忽悠,我连市场都没有考察,就投入了上千万的资金,现在想来,这种盲目的行为无异于‘自杀’。”

    实际上,投资伊始,朱永德完全不懂行,全凭摸索。“我们几个人一边生产,一边争吵,豆油销路十分惨淡。”

    朱永德无数次问自己:“难道厂子就这样倒闭了?不行,我不能就这样失败。”

    他认准的目标已经确定,但怎么实现?他的答案是,“靠别人永远成不了事,只有靠自己。”

    经过深思熟虑,朱永德计划,当“大明眼镜”完成资本收缩,品牌旗舰店打造完毕后,他会将企业完全交给妻子打理,自己要常驻牡丹江油厂。依靠自己的实力,买下豆油厂50%的股份,重新开始。

    朱永德说:“我信奉丘吉尔的一句话,当你努力走到尽头的时候,你就会释然。我反思自己,最坏的结局就是打回延吉,那也无所谓,我还有大明眼镜,还有根基,所以有什么值得担心和畏惧的呢?”

    此时的朱永德,徘徊在向实业进军的人生路口上,他努力说服自己,坚持下去。“这时候,最难的不是资金,而是你如何说服自己,如何战胜迎面而来的困难。”

 

参政议政的商业奇葩

 

    一位业内同行对记者说:“在延边经商的南方人很多,成功者凤毛麟角,朱永德给人的印象很深。”

    奋斗多年的朱永德身上被标注了许多诸如“州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成功创业者”的标签,但朱永德从不以此来炫耀,他常说“只要做了,就会认真对待,坚持到底”。

    2002年,朱永德第一次当选州政协委员,之后连任了两届。参政议政的责任感、使命感让他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每当有顾客上门,借着别人等待配镜的时候,他总会上前攀谈,从家长里短,到周边的大事小情,他希望利用一切机会了解百姓的生活,倾听民众的声音。

    一次,他从外地回来,下飞机后打车回延吉市,出租车司机竟然拉着他绕了半个延吉市。被宰的经历,让朱永德想到,如果可以在机场和市里通行班车,不仅可以杜绝宰客现象,也能方便外地来客。

    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朱永德在州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开通市内至飞机场大巴的建议》和《协调配合共同参与预防青少年近视眼》等提案,得到了许多委员的积极响应。

    朱永德认为,只有提一些切合实际,真正能帮助百姓民生的意见和建议,才算真正履行了政协委员的职责。“作为一个企业家不仅要有勇气和眼光,还要有责任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成功企业家基本的素质。”

    “性格决定命运。人生会遇到很多次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选择,决定你选择的还是你内心的声音,这也是你的性格决定的。”朱永德一脸认真地说:“我心里是很有气势的。”

    也许,正是凭借着这种乐观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才成就了今天的朱永德。相信这种精神和信念,会让他一步步迈向人生更高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