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我州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主席会议修改稿)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6-27 11:14:18
关于我州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
调研报告
(主席会议修改稿)
由省政协支建华副主席带领的省、州、县(市)三级政协委员组成的调研组,于4 月下旬以“加强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题来我州进行专题调研。为协助省政协在延边州内的调研工作,形成省、州、县(市)三级政协联动效应,州政协邀请部分常委、委员及州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了以副主席冯德远为组长的调研组,于4 月上旬对我州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先期调研。调研组先后赶赴和龙、龙井两县(市),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了实地走访,并采取进村入户掌握实情、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等方式,收集了大量资料并综合整理、研究论证,形成调研报告。旨在为省政协调研组提供基础材料,也为推进我州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
全州8个县(市)66个乡镇,有71家卫生院,其中边境乡镇卫生院16家; 1049个行政村,应设村卫生室893所,实际设村卫生室864所。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2203人,实际在岗2091人,占全州卫生系统人员的10.4%,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占90.5%;床位数1573张;村卫生室实际在岗村医773人,其中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197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共同承担着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担负着传染病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任务。同时,乡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村医的培训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卫生院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短缺。一是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流失严重,特别是边境卫生院存在着有编无人现象,全州空编率为5 % ,10人以下的乡镇卫生院有14个,一人身兼数职,医护不分现状普遍,医疗安全无法保障。二是科室人员断层,缺乏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以及医技人员。目前,全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注册全科医师130名,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师0.6名,按每万人口拥有2-3名全科医师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一方面,由于受省里编制总量控制,即使卫生部门存在空编急需用人,乡镇卫生院也没有招录的自主权,通常需要提前报批用人计划。得到批准后由县级以上人社部门集中组织、统一考试,程序多、周期长,空编难以及时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因条件较差、待遇低,无人问津;有的被录用后,由于工资待遇、发展前景等达不到心理预期,直接放弃或短期内辞职、跳槽现象常有发生。2017年全州计划招聘特岗医生74名,财政每人每年定额补助6 万元,可实际报名只有23名。图们市23个名额,竟无一人报名。2017年上半年和龙市共计划招聘45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但实际只招录了13人,有近一半以上的岗位无人报名。
(二)乡村医生队伍结构不优,素质偏低。一是由于受劳务经济影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行政村空心化严重,服务人口少,村卫生室收入低。全州很多村常住人口不足千人,县(市)财政按千人给予补齐,村医三项收入中,药品补助1万元/千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万元/千人,诊察费5000元/千人,合计:35000元/年。平均收入约为2500-3000元/月(有的县市因财力不足没有补齐),造成“留不住”。二是留守人员中中青年少,培养村医后继乏人,造成“接不上”,仍有七八十岁的乡村医生在岗服务,出诊、巡诊困难,存在医疗安全隐患。据统计, 全州60岁(含60岁)以上的村医占30%。和龙东城镇金达莱村村医高福顺60岁且身体残疾,龙井东盛涌镇平安村村医崔现国67岁、龙河村村医金东根82岁,至今仍在为村民看病。三是我州农村,特别是边境农村地理位置偏远、条件艰苦,造成“招不来”,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些村卫生室冬季采暖经费不足,村医只好在家中为村民看病。乡村医生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持有乡村医生证书的占大多数,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仅占总数的26%。乡村医生学历偏低,大专以上学历占26%,中专学历占69%,高中及以下学历占5%。这些问题与当前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建设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层卫生工作任务繁重,激励机制不完善。近两年,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在承担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基本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以外,还要完成脱贫攻坚的健康扶贫任务(签约医生),针对基层繁重的业务量,除工资外,没有奖金和补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模式还没有形成。难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薄弱,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负荷重。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和资金投入,但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徘徊在初级阶段,缺少对数据综合分析、判断、筛选的应用,难以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给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量。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投入,留住人才,改善工作环境。一是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在财政投入方面增加绩效考核补助资金,提高乡村两级卫生人员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稳定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二是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确定基础设施和设备购置专项经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尤其是要加大对村卫生室财力的投入,保障运行经费和取暖补助。据核算,全州村卫生室每年约需要经费700万元,省财政每个村补助1500元,其余部分应由州、县(市)两级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分别承担。
(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调动基层医护人员积极性。
1、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进人机制。加快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县(市)统筹,实施“县招乡用,乡聘村用”,给基层卫生机构一定的自主用人权。打破终身编制,建立可持续的医疗卫生人员补充机制,简化招聘程序,增加招聘频次,即缺即补,对到村卫生室工作的高、中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本地定向培养人员,要适当降低准入门槛,优先入编,保障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建立长期有效的补偿激励机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乡村医生补偿的三条渠道:一是通过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获得补偿。二是通过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获得补偿。三是通过财政予以专项补助。通过补偿,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水平,达到与县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的医务人员工资水平相持平。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上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优化绩效考核方式,完善绩效薪酬制度,将优惠政策倾向于一些重要岗位和突出贡献的医护人员,合理拉大收入差距,避免“大锅饭”现象。
3、争取上级政策倾斜。积极向国家争取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特殊政策,求得国家层面的资金扶持。向省里提出建议,针对我州制定具体办法,允许具有医学中等专业以上学历的人员,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前,经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考核合格后,申请乡村医生注册,进入村卫生室执业,并规定在一定期限内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尽快出台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三)健全符合发展规律的培养、培训人才体系
按规划持续实施全科医生培养计划,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免费医学生定向培养项目。依托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和吉林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农村招收全科、中(朝)医学生进行委托定向培养,毕业后到农村服务。依托州、县(市)医院,统一规划、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培训、互动,通过诊疗示范、远程医疗等方式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采取多种途径,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提高素质,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
(四)建设综合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向省里提出建议,在省级层面加快实施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卫生信息平台,将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二级医院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保证医疗卫生大数据的应用,全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减轻基层卫生人员工作负荷,从而缓解我州卫生人才紧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