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州政协十三届三次常委会议材料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12 08:57:04
关于全州各类自然保护区发展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审议稿)
根据州政协常委会2017年度工作要点,上半年,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冯德远副主席带领下,组成部分委员及州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调研组,对全州各类自然保护区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组成考察组赴相关省区学习了自然保护区发展建设的先进经验。现将综合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延边地处长白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内森林繁茂,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资源富集,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多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力度加大,各类自然保护区有序发展,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恢复,人与自然和诣相处。目前,全州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5处,总面积62.3万公顷(其中,国有林地面积50.19万公顷,集体林地面积12.18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4.6%,占有林地面积的19%。全州15处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总面积34.9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9处,总面积27.4万公顷;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面积300公顷。在15处自然保护区中,森林生态类型8处,湿地类型5处,野生动物类型2处。15处自然保护区共设有保护(管理)站21处。
1、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州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联系。州林管局(长白山森工集团)作为行业管理责任部门,切实将保护同改革结合起来,在人员配备、建章立制、宣传教育、加强管护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为加强对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州林管局安排一名副总裁具体负责自然保护区工作,将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的人员由过去的3人增加到7人。各国有林业局所属的自然保护区都成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级或副处级建制),林业局长兼任保护区管理局长,内设野生动物保护处、科研宣教中心、财务处等职能处室,机构编制由州林管局核定,人员在内部自行调剂。各县市林业局所属的各类自然保护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目前,全州5个国家级保护区按编制配备429人。
2、宣传教育注重实效。近年来,全州各类自然保护区长期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吉林电视台、延边电视台、延边日报、腾讯微博等主流媒体合作,进行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珲春有关东北虎的新闻。同时利用板报、画报、宣传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活动。在2015-2016两年间,共计设立大型、永久性公益广告牌匾37块,各类中小型宣传及警示牌匾552块;张贴各种公告、标语、条幅26000余幅,发放宣传单332000余份;重点区域签订包保合同2693份;县市、局级电视台宣教241次,网站、报刊刊载文章49篇;天桥岒林业局自筹资金80万元建起了东北虎省级保护区标示牌。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
3、管护结合成果显著。全州各类自然保护区定期在每年冬春两季节开展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行动。一是组织人员对保护区实施拉网式、全覆盖清山、清套行动,打击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二是对辖区内的市场、饭店、五金商店、药店等进行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贩卖、加工、销售、食用野生动物及珍贵稀有植物制品的行为。三是成立巡护队伍,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清山、清套工作,使其常态化。四是实行防火、禁猎、禁止私采乱挖、保护野生动植物等三级联保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状。在2015-2016年专项行动中,共计出动车辆15801台次、人员63824人次。清缴各类猎具104279个,解救、清缴野生动物活体314只、死体2714只;重点教育感化专业猎户90人,处理行政案件62起、处罚198人。全州各类自然保护区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升管理和巡护能力。珲春东北虎国家级保护区利用国家二期投资894万元建起了科研监测中心(马滴达保护站),开展科研监测、野生动物救助、远程监控为一体的多功能研究与管理工作。参照国际生物保护标准,珲春、汪清、黄泥河、天桥岭等自然保护区,率先采用了国际先进的SMART反盗猎巡护管理体系,实行GPS巡护,跟踪记录巡护、监测及执法全过程。在保护区内总计安装了440 部红外线相机,使监测工作更具影像化、数字化。
4、野生动植物资源逐年增加。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州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质量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州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有367种,其中兽类63种、鸟类275种,两栖类13种,爬行类1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60种,其中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东北虎、豹、梅花鹿、紫貂、原麝、丹顶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黑鹳、东方白鹳等12种。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马鹿、大天鹅、白额雁、花尾榛鸡等48种;野生植物约有3890种,其中地衣类270余种、苔藓类350余种、真菌类900余种、蕨类140余种、裸子植物约30种、被子植物220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野生植物有11种,其中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长白松、东北红豆杉2种。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松、黄檗、水曲柳、钻天柳、朝鲜崖柏等9种。保护区内优质的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整的生物链,为濒危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家园,在保护区内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已经由1998年仅存的3—5只,分别增加到27只和42只左右,呈现出快速恢复和急剧增加的势头,东北虎、豹已成为延边独有的不可替代的绿色生态名片。
5、合作交流积极活跃。多年来,各保护区特别是野生动物类保护区不断加强与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CS)、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瑞尔保护协会(RARE)等国际组织就管理能力建设、濒危物种监测、公众教育、反盗猎等开展了长期的合作与研究;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签订了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项目协议。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生物学教授葛剑平同志从2006年开始在珲春、汪清、黄泥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题研究野生东北虎和野生东北豹。积极寻求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等一大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技支撑,实现校企科研合作,成果共享。珲春林业局同俄罗斯豹地公园签署了《合作协议》,在虎豹野生动物种群的跨国界联合保护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机制不顺。目前,我州各类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监管不到位,而困扰监管的核心问题是体制机制不顺,政企不分。各类自然保护区都是依托林业局成立的,虽然林业局长兼任保护区管理局长,但是,林业局长的首要任务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经常考虑的如何保证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工作上投入的精力、财力非常有限。从管理人员配备上看,虽然核定了编制和人员,但是在林业企业内部进行调剂解决,并没有纳入真正意义上的事业编制。所谓的保护站的管理责任也都是由林业局下属的林场所承担,属于典型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很难行使保护区的管理职能。从管理职能上看,州林管局动植物保护处虽然是全州各类自然保护区的职能管理部门,但受其职责、人员、级别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承担起有效的组织领导及管理责任。部分保护区内管理单位重叠,很难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比如:珲春东北虎国家级保护区与边防部队的管控区域、个别村委会的集体林地、珲春市林业局的林地等交叉重叠,单靠保护局根本无法对资源安全及虎豹保护等相关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巡护。
2、经费投入短缺。近年来,全州国有林业企业及县(市)林业局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各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资金严重短缺,投入不足,已成为影响保护区正常运转及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按《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只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才有可能获得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而且,由于受项目评估等因素的影响,资金下拨的数额和时间都难能预计。省级自然保护区从获批开始就没有一分钱的专项资金。林业全面停伐之后,林业企业没有了经营收入,自身生计都难以为继,向保护区投入更是无从谈起。据统计,全州林业系统近几年来的累计收入仅为26500万,国家天保工程款,有严格规定,是跟着项目走,按着人头落,根本不可能有更多自然保护区的投入。以汪清林业局为例,2016年,企业三项补贴资金加其他收入为20184万元,而企业职工工资、管理费、五险一金等刚性支出达到24222万元,缺口4038万元。自然保护局管理人员的经费开支没有纳入地方财政,由企业自行负担,因此,保护局仍属企业性质,保护局管理人员属企业身份。因此,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难为无米之炊,基本上谈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标示牌都没有。
3、保护能力不足。通过近年来的工作,特别是近期国家环保督查情况来看,上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保护区面临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而我州自然保护区队伍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形势要求和工作需要。一是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不足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需求日益提高矛盾突出。保护区内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等旗舰性的保护需求越来越多,而自然保护区履职能力与之严重不匹配。2016年,珲春马滴达未成年幼虎在村子周围活动一个多月,自然保护区协同林业、公安等部门投入1000余人,轮流站岗、守护,由于没有相应的救护、转移设施,不敢动,只能看,被动地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自然保护区执法难、执法不到位问题突出。按政策规定,环保部门负责综合管理,林业部门负责行业管理,但是,林业部门的行业管理没有执法权,因此,环保部门的综合执法是直接进入、还是委托林业部门代管?并没有有明确的规定。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涉及到公安、环保、国土、边防、林政稽查等众多单位和部门,保护区行使执法权和处罚权有诸多受限,而国家又没有赋于企业和企业人员行政执法权,对一般性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的案件难以立案查处,严重制约了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4、科研水平不高。首先是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在所有保护局管理人员当中几乎没有相关专业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现有的所谓的专业人员只是经过相关院校短期培训、靠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经验或规律的“土专家”。基本上无法进行有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其次是科研监测装备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际上很多猫科动物的监测与研究已经采用远程微波监控、GPS项圈监测、红外线相机监测等高科技手段,而我州保护区还仅仅局限于足迹监测的初始阶段,尽管采用了红外线相机监测技术开展猫科动物的研究,但由于相机数量不足,管护经费不够,采集到的数据只能局限在宣传层面,不能做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同样,由于保护区科研仪器设备短缺,不能对湿地资源、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特别是水鸟生境和种群动态变化进行科学的研究,无法提高科研水平,拿不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更不能指导保护区实行有效的、科学的管理。
三、推动全州各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
1、理顺机构设置。建议成立延边州自然生态保护局(正处级建制),承担对全州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统一管理职能。保护局机构独立、人员独立、管理独立。在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情况下,人员由林业企业在内部中进行调剂,各保护区中的保护局由林业企业代行领导职权,保护区所需日常经费由林业企业给予保障。
2、明确工作职权。认真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规定,明确部门责任分工,比照当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局的管理模式,授予自然生态保护局相应的管理和执法权限,经环保、国土、公安、边防、林政稽查等执法部门授权,代行相应行政执法权,保障其有职、有责、有权。
3、逐步实现政企分离。积极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反映和呼吁,建议将我州境内所有的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保护局分期、分批纳入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中,进而将保护局从林业企业中彻底剥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法人机构。这既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又可减轻我州林业改革的成本。
(二)保障经费投入
1、积极争取国家配套资金。目前,我州敦化、汪清、安图、和龙四个县市享受国家生态转移支付资金,每个县市每年1亿元左右,每年按10%递增。州及各县市相关部门要结合国家环保督查整改要求,特别是要抓住“国家虎豹公园”成立等有利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好国家的相关政策,努力争取国家相应的配套资金。
2、积极通过省政府争取项目资金。2014年我州被国家批准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申报项目时优先考虑,按项目安排资金,州及县市相关部门要配合林业系统加大项目包装力度,精准包装好项目、大项目,要统筹使用好“山水林田湖”等项目资金,为自然保护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建议省政府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基金,为我州境内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争取资金支持渠道。
3、州及相关县市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基金。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考评细则,根据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分别制定详细的考评内容,以考评结果为依据,分档次,对年度内在保护区建设发展方面做得好的单位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达到鼓励先进,推动后进的目的。
(三)提升保护能力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此次国家环保督查形成浓厚社会氛围的基础上,借助“国家虎豹公园”等有利契机,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建议州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把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在珲春等地建立大型集科研、管护、救助、观赏等集于一身的动植物宣教中心,提供有偿服务。真正使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
2、切实加强保护能力建设。比照当初长白山管委会未成立前自然保护局的管理模式,授予自然生态保护局相应的统一管理和执法处罚权限。学习引进国内外野生动物监测与研究远程微波监控、GPS项圈监测、红外线相机监测等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尽快缓解自然保护区保护能力不足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需求提高的矛盾日益突出问题。
3、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理顺健全机构基础上,建议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主管副州长牵头,州林管局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改、环保、国土、旅游、住建、交通、财政、编办及边防部队等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系会议,规划、制定自然生态保护政策,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探讨推进工作的思路,尽快形成全州上下关心重视,安排部署口径统一,管理保护严格规范的良好发展态势。
关于我州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调研报告
(审议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率先在我州实现普及十五年教育,根据州委主要领导指示和州政协主席办公会安排,州政协组成以冯德远副主席为组长、部分教育界别相关政协委员为成员的调研组,于今年5月对全州8个县市十五年教育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州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是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我州现有幼儿园309所,其中公办园78所、民办园231所;有中小学校251所,其中小学109所、初中115所(包括46所九年一贯制)、高中2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所;师范专科学校1所。 现有在校学生20.46万人,其中幼儿园4.12万人、小学8.46万人、初中3.99万人、高中2.63万人、中职、高职及其他学校1.26万人,朝鲜族在校生2.7万人,在园幼儿0.84万人。全州现有教职员工2.7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99万人。
我州各项教育指标均保持在吉林省内其他地区前列,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016年全州学前三年入园率由2012年的75.77%提高到79.40%,提高了2.93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106.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98%。截止2017年7月,我州8个县市全部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国家将延吉市和敦化市作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会”现场观摩点。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工作,积极推进足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召开了全州校园足球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2017年,全州文科重点上线率为15.86%,理科重点上线率为24.35%,比上年提高了3.66个百分点和1.15个百分点。文理科上线率连续10年取得突破。
二是教育经费投入持续递增,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3-2016年,全州教育经费累计投入170亿元,年平均增长8.9%。投入14.9亿元,落实新建、重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项目371个,总面积86.
三是职业与成人教育内涵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走上协调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州职业教育中职招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专业设置日益丰富。年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20余万人次;面向城乡拟就业人员和在职职工技能和岗位培训3万余人次;中高职合作办学企业300余家,开设15类70余种专业。培育塑造了18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专业被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评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2017年8月,成立延边职业教育集团,承办了全国城市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论坛,促进了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优势输送到西部地区,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民族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各项举措得到落实。我州始终坚持朝鲜族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十二五”以来全面实施朝鲜族义务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汉族学校50%—100%政策,2014年起每年按2倍标准核拨朝鲜族学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有力地保障了朝鲜族教育事业发展。2016年召开朝鲜族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中共延边州委延边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朝鲜族教育的实施意见》(延州发〔2016〕21号),推出25项扶持意见和措施,优先保障朝鲜族教育经费投入,实施朝鲜族教育“三免一提”政策,“质量加特色”教育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构建了适合延边教育实际的双语教育体系,基本实现了民族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
五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严把教师入口关,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教,近三年来,累计选聘519名特岗教师上岗从教,有效缓解了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和朝鲜族学校合格教师补充难问题。建立义务教育师资交流制度,选派交流校长、教师412名。开展全员培训,加强校长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以来共认定省骨干教师141名,州级骨干教师635名、幼儿园教学新秀159名、州幼儿园骨干教师51名。全州小学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91.8%,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82.91%,普通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8.16%。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把优先发展民族教育放在首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州教育事业走在全省前列,民族教育走在全国前列。我州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民族教育改革经验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延边州被确定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二、延边州学前至高中段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普及十五年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从这次调研情况看,应当说,我州基础教育是比较扎实的,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标准,学前和高中教育趋于全面普及,教育机构齐全,办学条件优良,教育质量较高,教师队伍稳定,基本具备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的条件。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方面。公办园与民办园比例失调,保教质量差距较大。城乡独立公办幼儿园资源短缺,县域间、城乡间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发展不均衡,全州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比例为1:4。幼儿教师总量不足,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教师队伍不稳定,保教水平亟待提高。同时,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收费差距又较大,致使公办幼儿园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导致“入公办幼儿园难、入民办幼儿园贵” 问题难以解决。加大了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国家90%标准的难度。一些县市城区幼儿园超班额情况比较突出,民办园保教人员素质较低,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幼儿园仍然存在“小学化”倾向等。
(二)基础教育方面。朝汉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失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为保证朝鲜族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和就业的需求,我州民族学校全部实行了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缓解了民族学校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但现实还是有许多朝鲜族学生到汉族学校就读,尤其到高中段更加明显,致使朝汉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严重失衡,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有的拥挤、有的闲置。由于高中教育非法定义务教育,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费和一定的财政拨款,学费较低、拨款有限,基本处于维持运转,个别县市连正常运转有成问题,严重影响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三)中等职业教育方面。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发展滞后,专业技能教师严重缺乏。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教学质量仍在低水平徘徊,始终是困扰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高中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政府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社会关注度不高,招生难度较大; 专业教师缺乏,市场融合度不够。总体上还不适应延边社会的需要,办学体制、运行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距离“学校像工厂,教室像厂房,教师像技师,学生像学徒,作业像产品”还有很大差距。致使我州职业高中规模过小,难以成为十五年教育的主要构成。
(四)朝鲜族教育方面。民族教育师资普遍面临严重短缺,师资来源得不到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不断地向收入高的领域和发达地区聚集,加之我们对民族教育师资培养重视不够,政策导向、投资导向,没有很好地向民族师资培养这个领域倾斜,致使我州民族师范类院校发展萎缩,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民族教育工作,导致民族教育师资从源头上得不到保障,面临严重短缺。致使朝鲜族生源流失严重,全州朝鲜族学校十年间减少1.9万人,目前独立设置的朝鲜族义务教育段学校中,在校生不足100名的学校有12所,在校生不足300名的普通高中有5所。朝鲜族学校普遍存在留守儿童比例过高现象,全州平均已达到50%以上,部分学校这一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朝鲜文教育资源紧缺,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朝鲜族学生课外读物严重短缺,每年可供朝鲜族中小学订阅的朝文报刊、杂志仅4种,而同期汉文版为280种;新华书店陈列12万种图书,其中朝文图书有0.4万种,朝鲜文图书上架占有率勉强达到1.8%。
(五)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不够优化,优质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的任务还是很繁重。目前全州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优质教育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义务教育段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配置还需进一步优化。虽然大多县市完成了教育投入“三个增长” 的目标,但由于县市财政总量小,还有一些学校未能实现标准化建设。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
(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出现青年教师断层现象。朝鲜族学校更为严重,平均年龄超过45周岁。目前,全州朝鲜族中小学临时聘用142名教师维持教学。专业课教师紧缺,尤其美术、音乐、信息等学科,存在跨学年兼课、跨文理兼课现象。师资配比不达标,全州多数幼儿园没有达到两教一保,一些县市公办园编制不独立,新建公办园编制难落实,幼儿园招录幼师难,尤其是朝鲜族幼儿园幼师毕业生不肯来,来了留不住,公办园教师配备失衡。普通中小学校虽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但结构性超编缺员问题依然严重。教师招聘不理想,受现行人事体制机制及招聘时间滞后等因素影响,使得优秀人才引入难,教育急需人才无法及时得以补充。职称评聘矛盾突出,由于多岗少聘,无岗可聘,加之多年没有退休或调出的教师,职称难以晋升。专业素质不够强,教师专业对口率不高,这在幼儿园和职业学校表现较为突出。
三、延边州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发展建议
普及十五年教育是一项针对性强、涉及面广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达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95%的目标,建议将工作重点放到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上来,“抓两头、提中间、抓总量,提质量”,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提出如下建议:
(一)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快公办园建设,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公办幼儿园少民办幼儿园弱问题。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不断扩大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重点发展城区独立公办幼儿园。配套建设城镇小区幼儿园。县(市)政府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城镇新建居住区和旧区改造配套幼儿园建设及管理的指导意见》(吉教联字【2016】53号),城镇新建小区要配套建设幼儿园,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配套幼儿园做到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规划办好农村公办幼儿园。县(市)政府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按照适龄儿童人口数,大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乡镇和小村办好学校附属园;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探索建立“政府出资兴建、教育指导、委托村委会管理运营”的公建民营农村幼儿园,基本满足群众对幼儿入园的选择。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民办幼儿园整体提升,通过办好民办幼儿园,补齐我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短板。制定民办幼儿园师资管理办法。在选聘准入上同公办幼儿园标准一致;在师资培训上同公办幼儿园同等待遇;在工资待遇上确定基本保障线。同时采取奖补方式予以补贴,逐步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逐步缩小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学费差距,有效解决“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问题。三是研究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奖补标准,完善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机制,到2020年末,力争实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奖补资金与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标准大体相当。
(二)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更高水平发展。一是着力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建议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力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各项制度,加快义务教育均等化和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的重要基础。各县市要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全州义务教育段学校优质内涵发展。要认真落实《延边州课堂教学改革五年规划(2016-2020)》,继续开展课程与课堂教学研究,持续提升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强化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素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育人功能。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从单纯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评价,从而更加科学地理解和追求教育质量。加强校本教研,从建立教学规范、把握基本要求、改革课堂教学三方面入手,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以改革为核心的教科研水平;三是创建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课改实验学校,构建适合延边特点的课改模式,实现“改革有突破、校校有成果”的目标。
(三)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一是稳定普通高中发展规模,继续科学调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按照普职比例合理制定招生计划,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加大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大力实施选课制、走班制和分层教学制,开设多样、优质选修课程。二是加强高中与初中、高等学校的衔接,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贯通途径,鼓励学校特色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变革。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充分利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三是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加强高中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有效合作,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实践平台,丰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四)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一是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发展职业教育。严格落实各项职教经费投入政策规定,特别是保证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将县域内各部门的培训任务、项目、资金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以县市职教中心为依托的大培训格局。按照人口集聚度和产业分布,集中力量做强延吉、珲春、敦化三市中职学历教育,其他县市职业学校办好县域特色产业的学历教育外,重点面向城乡开展技能培训。二是发挥高职引领作用,高标准建设高职新校区,建立高、中职相衔接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建设延边现代职教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加快建设延边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统筹各方力量、集成政策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引导行业企业参与建设、支持发展,将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东北东部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将延边大学师范分院办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师范院校。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经济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探索互惠共赢的校企共担双向人才培养机制。围绕“十三五”期间延边“331”产业发展布局,以服务延边医药、食品、旅游三大生态健康型主导产业和木制品加工、能源矿产、装备制造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延边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方向,统筹调整规划中高职专业设置,建立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延边职教专业体系。每所学校要花大力气打造和建设在州内、省内乃至国内发展潜力大、能够叫得响的1-3个名牌专业。四是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与专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师资队伍。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共赢”的原则,通过集团化办学推进“延龙图职教集团”成员共享招生、就业信息,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支持建设具备教学、培训等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建立集团内部职校之间师资科学流动机制,逐步建成态势良好、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职业集团,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等方面发挥最大化作用,推动全州职教一盘棋发展。
(五)重点优先发展朝鲜族教育。一是着力解决民族教育师资短缺断档问题。我州民族教育师资主要靠州内大专院校培养。能否办好自己的民族师范院校,是从源头上解决民族教育师资问题的关键。建议委托延边大学建立朝鲜族民族师范学院,重点培养朝鲜族初高中师资;加大力度办好州属朝鲜族师范专科学校,重点培养朝鲜族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二是加大对民族师范院校的经费投入。针对我州民族教育的特殊性,积极争取国家教育专项经费,支持我州民族师范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满足民族教育所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要研究制定有利于民族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在民族师范院校招生,民族学校教师选聘、相应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优秀考生报考民族师范院校,优秀人才从事民族教育工作。三是加强朝鲜文图书资源建设。政府要对朝鲜文读物出版亏损给予补偿,并设立青少年朝鲜文课外图书出版补助资金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确保出版部门每年出版朝鲜文图书200种左右。成立朝鲜文教育资源建设机构,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朝鲜文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有效化解朝鲜文教育资源紧缺问题。
(六)加强全州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推进教师编制管理改革。实行编办管总量、教育部门管结构的办法,缓解师资配备失衡、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编办以县域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编制分类管理,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教育系统自主调配教师,实现教师资源自主化配置。对农村学校实行编制倾斜政策,根据班师比核编,定期调整农村学校编制,实行动态管理。二是推进教师招聘制度改革。根据教育系统行业特点,每年年初和上半年进行招聘工作。对于师范类院校应届毕业生招聘,实施先资格审查后面试流程,面试工作由教育部门或招聘学校赴高等师范院校组织实施。对于往届高校毕业生实施公开招聘,实施先面试后笔试流程,面试工作由教育部门或招聘学校按照相关要求组织实施,笔试由人社部门负责。同时,实施招才引智、自主招聘办法,对国内重点高校一批次录取、毕业取得教师从教资质的本科以上毕业生,由教育部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免试录用”。三是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实施倾斜政策,增加职称竞聘比例。采取空岗全聘,或者空岗80%竞聘。以县域为单位核定职称职数,增设特色岗位。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3年或连续工作满30年的农村教师,不受岗位职数限制到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实施过渡政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享受应得的职称待遇和改革带来的实惠,以实现平稳过渡。
延边州边境乡村发展调研报告
(审议稿)
为配合全国政协和省政协以“边境地区发展”为专题的调研工作,形成全国、省、州、县(市)四级政协联动效应,2017年初,经州政协主席会研究决定,由州政协主席韩兴海牵头,组成由社法、经济、民宗、农林、人资环、教育等界别的部分委员及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跨界联合调研组,从2017年2月份开始,就我州边境地区乡村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将这一课题作为今年州政协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调研组分别于4 月份和7 月份陪同全国政协民宗委调研组和吉林省政协调研组对我州部分边境乡村进行调研。期间调研组又深入我州5 个边境县市的9个乡镇、1 个街道、5 个口岸、1 个国有林场、18个行政村、1 个社区,采取进村入户、走访座谈、召开会议等方式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先后赴云南红河州,新疆伊犁州阿勒泰地区,黑龙江黑河市,内蒙古满州里市、兴安盟等边境市州进行了学习考察。州内五个边境县市和州直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根据调研要求分别进行了专项调研,为本次调研提供第一手资料。经调研组多次研讨,分析论证,形成报告。
一、我州边境乡村发展概况
我州地处吉林省东部,中、俄、朝三国交界,边境线总长768.5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522.5公里,中俄边境线246公里。共有安图、和龙、龙井、图们、珲春5个边境县市,下辖17个边境乡镇、4 个涉边街道、及154个行政村、18个社区、1个果树农场。 3个边境林业局(珲春林业局、和龙林业局和白河林业局),2个边境林场(和龙林业局广坪林场、白河林业局东方红林场)。涉边总人口16.8万,其中实有8.34万。
一直以来,州委、州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边境地区发展,以稳定促发展,用发展保稳定。通过争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项目引进等方式,逐步加快边境地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以及口岸通关能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经济稳定增长,边境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民族团结进步成果显著。通过落实兴边富民、脱贫攻坚、社会保障等政策,不断提高边民的民生福祉。通过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边境基层工作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建设,逐步提升边境村屯治理水平。通过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动治边模式,形成了人防、技防相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广泛、反应灵活”的安全防控体系。
各边境乡村依托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稻米、延边黄牛、中药材、食用菌、蔬菜、林果以及边境旅游等产业:一,绿色稻米产业。主要是以珲春市密江乡、图们市凉水镇、龙井市开山屯镇、和龙市崇善镇为主,形成了绿色水稻龙头企业群体。二,食用菌产业。以珲春市英安镇、哈达门乡、密江乡、春化镇、龙井市开山屯镇、安图县二道白河镇为主,以黑木耳、香菇、松茸等为重点,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三,林果产业。主要以珲春市板石镇、三家子乡为主,发展富硒苹果。四,蔬菜生产基地。以珲春市近海街、三家子乡、英安镇,图们市凉水镇为代表,成为‘延龙图’一体化蔬菜加工、生产、供应、集散中心。五,黄牛基地。以珲春市马川子乡、板石镇、龙井市白金乡、和龙市南坪镇、安图县二道白河镇为主,大力发展延边黄牛养殖业。六,边境旅游。以珲春市敬信镇、图们市月晴镇、龙井市三合镇、和龙市崇善镇、安图县二道白河镇为主,大力发展生态边境游。
2011年以来,全州先后有29个边境村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重点村。2014-2016三年内享受民委政策扶持边境村的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特色村寨项目共73个,投入资金5139万元。从2016年开始,省、州、县(市)三级26名领导对26个边境贫困村实行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包保,派驻了第一书记和驻村联络队。各级包保部门帮助包保村谋划实施建设项目95项,项目总投资1809万元,落实建设资金1664万元,投入物资折现145.2万元。协调金融部门,目前共落实信贷资金10991.45万元。
二、边境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口锐减,人才流失,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常住人口逐年减少。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屯空心化已是各地农村的共性,但在延边的边境乡村尤为突出。我州边境乡村人口以朝鲜族为主,由于在韩国、日本、国内发达及沿海地区务工薪酬远远高于在家乡就业或务农,因此大量朝鲜族青壮年常住人口不断外流。目前,我州边境地区的村民户数和人数,与十年前比较,普遍锐减60—70%。随着大量青壮年的外迁,边境沿线村落空心,住户空巢,老人留守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龙井市现有9个边境村中,实有居民90%为中老年人,强壮劳力不足10%,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外来人员承包。如,白金乡白金村实有人口179人,平均年龄大于60周岁,最小的都已47周岁,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发展,边境村屯空心、荒芜现象也日益加重。
二是各类人才大量流失。由于乡镇专业医护人员大量流失,多数镇区卫生院设备闲置,常有急-重-危患者因抢救不及时而致死;南坪镇村医平均年龄50岁,最长者已年逾80;崇善小学5名支边教师,最长的坚守边疆6年,至今未找到对象;机关干部年平均值班72天,下乡120余次,4年来,新调入机关干部41人,依然留守的只有16人;出现乡镇干部(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断档现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老龄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强。
2、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环境不优。
一是交通不便。边境公路崎岖狭窄,许多通乡通村公路不达标,部分村屯、林场不通客车,边民出行困难。二是生活设施落后。多数边境地区远离县城,购物、就医、子女上学等生活成本相对较高、生活质量低。通讯信号受干扰严重,遇到险情无法报警。有线电视朝鲜语频道节目单调,边民用接收器看韩国台又不允许,因挂念家人关注韩国情况的愿望无法实现。三是图们江流域防洪能力弱。农田水利设施滞后,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2016年,整个边境地区受狮子山台风侵袭,农田水毁严重。另外,低温冷害也较内部地区多发。四是农业基础薄弱。人均耕地少且坡耕地比重大,机械化程度低,种植费用高,单产仅为平原地区的60%左右,种植结构调整较难,随着玉米降价,边民收入降低。
3、建设投入不足,发展速度缓慢。
边境乡村建设离不开项目资金的支持。目前,投入边境一线建设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乡村建设的需要,边境县市财力有限,多数乡村无经济实体,没有集体收入,无法筹措配套资金,项目建设只能依靠上级拨付完成,为完成任务只能降低标准而出现“抽条”现象。边境公路、河流护堤、防御栅栏、通讯、监控等设施多数不达标。防御过境走私、盗窃、贩毒等边境犯罪活动能力下降。境外敌对势力不断对我边境人员进行宗教渗透。随着周边国际形势进一步严峻,许多涉边问题处理难度加大,边境一线维稳任务更加繁重。图们江上游的和龙林业局广坪林场、白河林业局东方红林场、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的安北村,因与对面国家接壤,每到秋季,对方越境人员(包括军人)到我方采摘山货,因我方边防部队人员有限,林场和村里的护边员又严重不足,从而出现安防盲区,边境安全隐患骤升,边民安全感降低。
4、稳边政策存在短板,发展前景堪忧。
2013年,省财政在和龙市试点,下拔2000万元,给边境沿线10公里以内边民每人每月300元补贴。2016年8 月,试点结束。省财政确定:对5 个边境县市距边境3 公里以内,居住6 个月以上,年满18岁的边民每人每月发放100元补贴,护边员每人每月300元护边费。和龙市边民不理解为什么补贴为什么少于试点期间的额度,一些已经返乡的村民再次外流。位于边境地区的街道居民、林场职工和家属皆因不属于“村民”未能得到补贴。全线边境乡镇干部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巡边工作压力非常大,也得不到补贴。
边境村民长期外出造成大量土地闲置,而承包土地有偿退出机制没有启动,对外来承包户没有吸引力,他们只注重短期效益,导致边境农村土地低效利用。部分边境村屯住宅因长期无人居住或倒塌或荒废,国土部门根据卫星照片将其定义为耕地,外出农民返乡重新盖房却没有了自己的宅基地。另外,早期户口迁出的村民有意返乡盖房,回乡落户口时公安部门要村民出具房照,村民要申请盖房时国土部门要村民出具本村的户口,二者互为前置,村民无从下手,返乡之路阻力重重。
龙井市千佛指山是国家级松茸保护区,2016年《保护区条例》出台,明令禁止在保护区内放牧,致使周边村民无处放牛。留守村民年龄较大,不会操作农机,自家承包田无力耕种,大部分转租他人,多年来一直以养牛为生,如今却无处放牛,只好将牛卖掉,断绝了收入来源。
安图县二道镇奶头山村和安北村地处长白山保护区范围内,按环保要求,村民的生产生活垃圾不能掩埋,而再建一个垃圾处理场却不符合国家“一个县市只能建一个垃圾处理场”的政策,所以无法立项,垃圾无法处理,进而影响了旅游项目的引进和开发。
5、边境地区产业水平低,发展势头不足。
在我州五个边境县市中,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省级贫困县,财政收入十分困难。按照省共享下放后的体制,我州每年还要向省里上解一定数额的收入,从而造成边境乡村各项事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在兴边富民工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脱贫攻坚工程的各项政策扶持受到各种限制,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也因投入路径单一而互相掣肘,常常是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不能形成促进发展边境特色产业的综合环境。边境地区产业特色不明显、规模不突出、效益不稳定,没有形成分工明确的整体市场。
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奶头山村是国家民委扶持的少数民族特色村赛,近三年投入资金642万元,先后对村路、房屋、围墙、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新建、重建或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然而目前全村128户268人中,只有31户54人留守,房屋闲置率高达76%。村委会依托长白山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民俗旅游的设想,却因进出村子的道路太窄不能通行大型客车而无法实现。
边境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各类古迹及一些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景点散落在700余公里的边境线上,除珲春防川外,均没有形成规模,这种 “行大于游”的旅游产品对游客吸引力不大。另外,边境口岸所在地为边境旅游提供的服务设施也相对落后,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
三、几点建议
国务院《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边境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色优势产业较快发展,支撑群众居边致富作用全面增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沿边开发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为早日实现我州边境地区民富边固的总体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1、总体设计,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从战略安全角度出发,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我州边境的实际情况。以《图们江规划纲要》为依托,以城镇化建设为方向,设立“延边州边境综合发展示范区”,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统一规划,整体运作。将边境地区按功能划分区域,人口统一安置,土地综合开发,产业合理布局。抓实抓好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和项目谋划,推进图们江路堤一体高等级公路建设和边境乡镇与县城之间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为边境地区国防、旅游和运输提供便捷通道。改善通讯设施条件,提升抗干扰能力,消除通讯盲区。同时抓紧对安全饮水、垃圾处理、保障性住房、农田水利设施、广播电视、防护性监测系统等项目进行升级改造。
2、整合资源,加大边境地区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对我州边境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并争取将省州共享收入中省级分成部分留给延边,切实提高我州边境乡镇的财政保障能力,促进边境乡镇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将兴边富民工程、脱贫攻坚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的重点放在乡镇和中心村,集中财力,汇点成面,提高乡镇和中心村的服务功能,吸引周边村民向乡镇和中心村聚集,避免向空心村进行无效的单项投入,逐步形成促进边境乡村发展的综合环境。
3、提高待遇,完善乡村社会服务体系。
一是解决好医疗卫生问题。建设边境乡镇和中心村的标准化卫生室,建立州、县市医院医生轮岗服务机制,完善边境地区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水平。二是支持边境乡和中心村教育事业发展。通过改善教学设施、教师生活设施、安排优秀老师轮岗服务、提高学生就学补助等措施,保障边民子弟享受平等的教育。三是提升边境地区民生保障水平。对边民放宽低保条件,对边民率先实行养老保险政策。提高边民的补助标准,增加的额度力争达到试点期间300元/人,护边员500元/人。边境林业职工和家属、边境城市居民和边境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享受同等待遇。
4、发挥优势,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项目。
根据边境地区特点设计产业发展方向。发挥边境地区资源优势,突出绿色、安全、优质理念,做好农产品供给这篇文章。引入大中型企业,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农畜产品加工,扶持边民发展大米、人参、林果、山野菜、食用菌、中草药、牛驴蜂养殖等产业,形成生产、加工、研发、流通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边境地区绿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和健康有机食品加工基地。
快速发展边境旅游产业。引进专业力量统一开发打造边境旅游,以珲春敬信、图们日光山、图们江断桥、百年部落、龙井三合望江阁、和龙南坪虎岩、金日成钓鱼台、安图元池、图们江发源地等景点为基点,以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内容,重新包装升级旅游产品,形成边境自然风光游、生态休闲游、民俗风情游、养生度假游、红色教育游等多形式的旅游产品。大力拓展中俄、中朝跨境旅游,对现有口岸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为跨境旅游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
5、创新求实,用优惠政策留住人、引来人。
一是尽快解决因保护区、承包山林和草场而制约边境乡村发展的政策瓶颈。建立野生动物损毁边民庄稼和牲畜补偿新机制,为居住在东北亚虎豹保护区、龙井千佛指山国家松茸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的边民争取特殊政策,在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支持边境山区村民进山采摘、放牧等活动,让边民重新体验“靠山吃山”的实惠。二是放宽边境乡村干部准入条件。从部分优秀的返乡创业者、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农民、转业军人等队伍中启用乡村干部,打破“逢进必考”限制,解决“考入难留”问题。对边境乡镇干部除发放巡边补贴外,还要提高他们的工资级别标准。三是制定特殊政策,降低外地人口迁入的门槛。在边境地区进行土地流转改革试点,启动承包土地有偿退出机制,吸引外地人承包土地、落户边境,并享有当地村民同样的待遇。鼓励城里人到边境村屯建房、购房,允许房屋转藉、落藉,盘活空置房屋。四是结合我州的回归工程,扶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鼓励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到边境地区开发项目。利用闲置土地、厂房、校舍、荒山等资源开发创业,放低门槛,并纳入民贸、展品生产加工项目库中,享受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补贴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环境。
6、齐抓共管,维护边境稳定。
一是继续完善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动治边模式,向国家有关部委建议,对边境空心村地区增加军队护边力量,加强图们江堤岸护理工程,防止江水冲刷水道渐移致使国土流失。二是制定我州兴边富民中长期规划,明确富民标准、固防任务及发展框架,形成州、县(市)、乡(镇)、村四级联动的目标责任体系。三是抓好边境地区的民族文化阵地建设,加大广电通讯宣传频度和强度,解决因对方干扰无信号或信号弱的问题,丰富边民的精神生活,提高边民的文化觉悟和国防意识。四是强化边境村屯党组织和村委会建设,继续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吸引经济能人、返乡创业人员、长期居住的种粮大户进入村两委,提高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五是做好应对边境地区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对新形式下可能出现的、影响边境发展的大事要事做到心中有数,实现兴边、固防、富民总体战略目标。